第四百五十六章 瘟疫(1 / 2)

相比起瘟疫,朱慈烺那点赈灾安置不过是儿科。灾害,必伴着瘟疫的横行。

瘟疫的可怕之处不管你是达官显贵还是富商大贾,只要染上,九死一生。

而且,灾区的瘟疫传染性极强。在这个时代,你只能束手无策干瞪眼。能做的,只是隔离,也仅仅是隔离。

朱慈烺到乾清宫的时候,崇祯脸色已经很难看了。太医院的几个太医们都被集结了起来,新上任的顺天府尹刘宗周还有襄城伯李国桢也在。

崇祯面色阴沉:“孙太医,你把京城情况给大伙儿一。”

太医院的孙太医站出来:“启奏万岁,西直门大街,崇文门大街附近、还有东四牌楼,都出现了瘟疫之兆。此以疫来势汹汹,臣等暂无;良方可医。”

刘宗周道:“万岁,上天自有好生之德,君王要做的,正是修心、修德,以尧舜之道治国。近贤臣远人,则可平天怒。”

刘宗周者何人呢,对大明是还算忠心。可忠臣一样也会误国,因为刘宗周是个酸儒。

若是盛世,刘宗周算得上是个名臣。他提出的让崇祯皇帝革除前朝弊政,修德治心,近儒臣,这样的劝谏,根本就不适用于这个时候的大明。

他让崇祯每日去学尧舜治国,有天德者然后可以语王道,讲求二帝三王之学,可谓误国误民。

即便是到了现在,瘟疫横行的北京城内了。他还大言不惭,劝崇祯搞什么修心、修德。

朱慈烺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本来京城安置流民的时候,他这个顺天府尹就流于形式,弄得灾民们苦不堪言。现在,到了这个节骨眼上,他还在这酸。

朱慈烺冷冷道:“刘大人的这是什么话,修心修德?本宫问你,如何的修心修德,是不是只要我父皇修心修德了,这瘟疫就没了?”

刘宗周一怔:“君王修心修德,则上天自会庇佑我大明。瘟疫,自可消弭。”

朱慈烺“哈”的一笑:“若是瘟疫不能消弭呢,刘大人可担得起这个责任么。”

刘宗周大为惊恐,求助的看着崇祯:“万岁爷,臣、臣的意思是,亲贤臣远、这个远人,则自会社稷复兴。殿下此言,不知是否对老臣有意见。”

“本宫对你意见大了去了,亲贤臣远人。好啊刘大人,你再,这满朝文武之中,谁是贤臣谁是人。你指出来,我们也好亲近亲近。”

刘宗周张口结舌,面红耳赤。就连一旁的襄城伯李国桢都看不下去了:“行了刘大人,这让你想办法解决瘟疫。你扯到尧舜治国上面去干什么,咱们啊,还是听听太子殿下有什么高见吧。”

看似,这番话李国桢是向着朱慈烺,在刘宗周的不是。实则,是想看朱慈烺的热闹。

你太子爷刘宗周大言不惭,你自己有什么真本事,倒是亮出来啊。

崇祯冷冷道:“罢了,你们几个就别什么废话了,有什么好的建议。刘宗周,你是顺天府尹,你先。”

刘宗周耷拉着脑袋:“臣以为,为防止瘟疫扩散吗,必须把所有灾民都逐出京城。”

崇祯皱了皱眉头:“逐出京城,灾民们如何安置?”

“这个,”刘宗周顿了一顿:“万岁爷,眼下首要之计是保住北京城的安全。流民只能顾不得这许多了,不然一旦瘟疫扩散,咱们京城就完了。”

刘宗周的意见很烂,可是有效。就连李国桢,也跟着站出道:“臣也是这个意思,一旦瘟疫在京城爆发,后果不堪设想。与其如此,倒不如陛下尽早下决断,快刀斩乱麻不可再犹豫。”

旁边的孙太医叹了口气:“二位大人还不明白么,瘟疫在四城皆起,已经爆发扩散了。”

李国桢一惊:“所以,应该尽快驱逐流民,以免遭受波及啊。凡是京中有症状的,全部拉出城外隔离。凡有起烧咳嗽者,必要之时,当采取烧杀掩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