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个体户时代(1 / 2)

大时代1977 宁中南 5035 字 2021-07-05

1979年2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召开运动后第一次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会议。

会后,该局在给国务院的报告中提出“各地可以根据当地市场需要,在取得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同意后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等个体劳动,但不准雇工。”

这实际表明,计划经济被撕开一道口子,这个口子叫个体户。

从今年开始,以往大街上东奔西走贩卖东西的小商贩,正式有了一个新身份,个体户。

各地领会中央精神执行政策深度各有不同,各地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执法力度略有差别,但总算不再是一棍子打死,直到次年年底,正式的具有法律效益的被国家予以承认的个体户工商营业执照才出炉。

个体户的春天到了,不用再担惊受怕了。

有一种说法,个体户关于雇佣工经营,8个人以下就叫做请帮手,8个人以上就叫雇工,8人以下不算剥削。

这是中央书记处政策研究室的经济学家林子力,从马克思《资本论》的一个算例中,推算出一个结论,这就是著名的“七上八下”理论,为国家所承认,在针对个体户经营时广泛执行。

对林晓光来说,如果胆子大一点,敢以身试法,这个体户他也能当。

但事情还是要稳妥点,可不能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所以他想闷声发大财,找人在前面挡子弹,自己躲在后面吃肉,这清华校工厂,就是一个很好的盾牌,当然还能有第二个,比如说肖家村。

林晓光还没想好,怎么说服校工厂负责人。

同样一件事,对肖家村来说能救命,不过对清华校工厂而言,纯属锦上添花,甚至连这个都算不上,工厂负责人会不会听他的,他心里实在没底。

但时间可不等人,东西拉来必须有地放。

于是,他想了个法子,叫郭红兵,在南边的中关村租了一个带院的房子。

等印刷机拉过来,找来前天来的三人,便开始修。

林晓光指着郭红兵,对三人说道“缺什么?你们找他要,他没有,就去买,100块钱的预算,修好了,剩下的钱你们平分,剩的多,分的多。”

交给郭红兵十张大团结,他交代一番,然后撤了。

他回到学校,没多久,蒋学武找过来,气喘吁吁“小光哥,你让我找的小人书,差不多都收集齐了,这么一袋,现在怎么办?”

蒋学武是蒋学文的弟弟,学习差的要死,考不上大学,在北平乡下插队,去年年底南云知青请愿罢工后,全国各地陆续有知青返乡,人数比较少,都是浑水摸鱼过来的,他就是其中之一。

可回到家,却没事干,工厂挤不进去,林晓光便把他叫过来,帮他做点事。

知青大规模返乡潮即将到来,就说明严打不远了。

“行了,放车上,跟我走。”林晓光指了下永久。

和蒋学武过来时,郭红兵喜不胜喜,盯着印刷机上跳下窜,旁边三人还没走,待在院里吃东西。

“怎么了?这么激动?”

“小光哥,印刷机修好了,你看,这是印出来的东西。”郭红兵指着油印纸。

印刷机修好,这让林晓光长舒一口气,对三人齐齐道声谢,然后才把手里的东西递过去,对郭红兵说道“别看那个了,咱印的是这个。”

“小人书?”郭红兵有些惊奇,拿着手里的小人书翻着。

“不是,准确地说,是上面的人物。”

“上面的人物?”这可有些惊奇了,但郭红兵还是没听懂。

林晓光不藏着掖着,翻开小人书比划,对着北印的唐国栋二人,和校工厂罗工说道“咱要印的东西,就是这上面的人物,就比如说这本水浒传,里面有一百单八将,一张21x297